从上次来爸妈在线参加“传统文化 修心养性”修习班,听夏老师讲课到现在,我接触传统文化践行打卡填表之后,我坚持打卡了一百四十天。小半年的时间悄然流逝,在这些天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,我的脾气变得好了很多,对家人也愈发耐心了。
夏老师讲传统文化
一、始于功利,成于习惯
其实刚开始我填写践行打卡表的契机是想要涨“工资”,每天兢兢业业、很认真地填表,每天给自己争取更高分数,因此也养成了一些好习惯。虽然最初的目的并不纯粹,但是头一个月确实是靠着“可以有来自妈妈的奖金”这种想法支撑下来的。尽管最终并没有得到奖励,但是我确实也收获了更多意料之外的回报。
有了开头,就有了小小的攀比之心。我们一家人一起填表的,还有个小本子记录我们每天的分数,一家人相互“盘剥”分数,还会使出小小的“手段”,比如我给家里一次洗了三顿饭的锅我就奖励自己三分;我养的花开的很好也奖励自己一分;我帮爸爸妈妈取了很沉很沉的快递奖励自己两分。然后自然而然的,为家里人做事,也是对自己的奖励,成了生活中的习惯,也不会因为这种小事心生抱怨,家里的矛盾自然就少了很多。家务也不再是推诿的负担,而是加分的契机。爸爸帮我遛狗的时候会开开心心,我在家里洗碗也洗得心甘情愿,家里的气氛好了,自己心态就好了很多。
想得开、放得下
二、放下完美主义的枷锁
其实要坚持填表,不但要奖励自己分数,还有就是把标准适当降低,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了。你是自己这辈子最亲近的人,对自己要求太高,每天生活处在无法达到预期的沮丧中,会很不快乐。比如我自己,原来如果写的东西不好,我就不写了;如果背书背不下来,我就不想要去看书背书。但是现在标准降低了之后,我写东西写不好,我就写给自己看,写得不好也原谅自己;如果一本书我看着老是忘记前文,那我就再看一遍,记不住也没关系,反正看过了比不看强。
你看,对自己要求降低一点,迈出第一步,比原地踏步还是要强一点的。我字不好看,我就慢慢练字,每天写几个,慢慢的字就好看了,就有心情多写几个,到现在含笑老师都说我写的字还是很好看的,也是一种进步。这就是我现在的心得,对自己要求放低一点,出发了总比原地踏步强,对自己要求放低一点,就不害怕出发了。
每天进步一点点
三、共修圈的涟漪效应
当然我现在的动力还来自朋友,我现在开始带着朋友一家子填践行打卡表了。为了监督他们可以每天按时填表,我拉了群聊,我自然也要以身作则,每天睡觉前把表填了拍照发到群里。看到我每天坚持,他们也会自觉地填表,偶尔有人忘记,我稍作提醒,他们也会很自觉的在第二天及时交上他们的表格。现在快一个月了,很明显感受到他们一家人也在往好的方向在努力,也在慢慢和“焦虑”和“急躁”说作别,迎接“从容”与“耐心”。
通过坚持打卡填表,我不仅收获了更好的脾气和耐心,还养成了诸多好习惯。最初为了奖励而坚持,却意外收获了家庭和谐与自我成长。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,让我更容易迈出第一步,从而收获进步。如今,这份坚持还影响到了身边的朋友,我们一起努力,共同进步,逐渐远离焦虑与急躁,拥抱更美好的生活。
心平万事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