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天的传统文化修习,让我找回家庭幸福的密码!
发布日期:2025-08-27       作者:王琼娟

  在爸妈在线参与为期五天的“传统文化 修心养性”高浓度修习班后,我内心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——那些曾困扰我的家庭矛盾、教育焦虑,竟在这场修习中找到了破解的密钥。

1756266719484968.jpg

本文作者

  修习第一天,夏老师的一个手势练习便点醒了我。他让我们尝试摆放一只手,可无论怎么调整,都达不到“绝对公平”的状态。原来,世上本无绝对公平,“心平万事平”。那一刻,我猛然联想到自己与丈夫、孩子的无数次争执:过往总觉得是家人“不讲理”,如今才明白,所有矛盾的根源都是我自己“心不平”。那天起,我暗下决心:回家后不再和家人争对错、讲道理,而是先从好好孝顺婆婆做起,用包容抚平心中的戾气。

  第二天,“玉米种子”的故事让我对“改变”有了新的认知。就像一颗优质玉米种子能带动一片土地的收成,真正的改变应从自身开始——唯有我先修好自己的心,才能潜移默化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,甚至未来能带他们走进爸妈在线,一同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。

1756266751117907.jpg

听传统文化课

  第三天的小插曲,更让我学会了“慎言”的智慧。当天拍照时,我因儿子不愿配合而心生焦虑,几句急躁的指责引发了一连串不愉快。事后反思才发现,很多时候矛盾并非源于事情本身,而是源于我们急于解释、急于辩解的冲动。从此,我记住了:少说多余的解释,多留一份耐心给家人,反而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摩擦。

  到了第四天,关于家庭教育的课程,彻底打破了我多年的执念。一直以来,我总希望儿子能“扎扎实实、一步一个脚印”,完全按照我设想的路径成长——因为我自己的人生,是靠勤勤恳恳学习、踏踏实实工作换来的,便固执地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路。可夏老师分享的案例、所见所闻,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盲区:原来,想要拥有理想的生活,并非只有“靠知识”这一条路。既然如此,我又何必强迫孩子活成我期待的样子?为什么不能允许他做自己、走自己的路?老师还说,当父母自身能量不足以引导孩子时,最好的做法是“四不”:不解释、不教育、不引导、不评判。这句话如警钟般在我耳边回响,让我放下了对孩子的控制欲。

1756266769115312.jpg

分享收获

  修习中,“凡有所相,皆为虚妄”这句话更成了我调节情绪的“良药”。每当被家人的言行激起情绪时,只要默念“你现在看到的都是假的”,怒火便会消减大半;再想到老师说的“生气就是找死,更是带全家自杀”,更是瞬间清醒。以前总逼着儿子写作业,可当我听到那些“成绩优秀却误入歧途”的案例,才真正明白:家庭最大的幸福与体面,从不是养出“考试机器”,而是教养出一个懂得感恩、尊重他人的孩子

  解梦案例与曹德旺抽签的故事,还教会我“换个角度看问题”。同一件事,既可以解读为正面,也可以解读为反面,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。你往好处想,事情便会朝好的方向发展;你往坏处纠结,困境只会越来越糟。这份“正向思维”,成了我面对家庭问题时的新底气。

1756266784136755.jpg

与夏老师合影

  从前的我,认死理、不懂变通,活得又累又痛苦,连家人都不愿在家多待。我总觉得“凡事要讲真”,却忘了家庭里最该讲的是“情”。直到老师说“我爱你就是天大的道理”,我才幡然醒悟:对丈夫、对儿子,与其争“是非对错”,不如说“我懂你、我爱你”。就像“三八二十三”并非全无道理,“真”字也可以是“直八”的灵活解读——原来,懂得变通,才能让家庭氛围更温暖。

  陈老师分享的“离体DNA实验”,更让我找到了经营家庭情绪的关键:实验证明,父母的情绪会瞬间影响孩子的情绪。我一直想要一个快乐、平和的孩子,可过去却总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丈夫争吵。如今才懂,只要我和丈夫保持稳定的好情绪,孩子自然会被感染。而化解争执的“黄金法宝”其实很简单,一句“你说得对!”,就能让所有风雨消散无形。

1756266799322394.jpg

结业合影

  五天的修习虽已结束,但对我而言,这是家庭幸福的新开始。回到家,我会把学到的道理一一践行,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,更做家庭幸福的守护者与传播者。(作者:王琼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