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的长河悠悠流淌,淘尽千古风流人物,于岁月的素笺之上,“志之难也,不在胜人,在自胜也” 这句箴言熠熠生辉,宛如熠熠星辰,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砥砺奋进的征程。
遥想楚汉相争,项羽力能扛鼎,气吞山河,麾下兵强马壮,巨鹿之战破釜沉舟,威震四方,一时风头无两。反观刘邦,出身市井,文韬武略似皆不及项羽。起初,项羽满心满眼皆是如何在战场上力压刘邦,以赫赫战功、雄武之姿令对手臣服。然而,刘邦却深谙用人之道,广纳贤才,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。垓下之围,楚歌四面,项羽陷入绝境,此时他才惊觉,自己的刚愎自用、妇人之仁,未能克服内心的傲慢与狭隘,才是霸业倾颓的根源。乌江畔,他拒绝渡江,英雄末路,却也为后世留下了沉痛的警示 —— 胜人易,自胜难,若不能战胜自我性格的弱点,纵有万夫不当之勇,亦难守江山千秋。
再看北宋文豪苏轼,才情绝世,诗词书画俱佳,名动京师。可仕途之上,他屡遭贬谪,从繁华汴京到偏远黄州,从温润杭州至荒蛮儋州。在与政敌的周旋、官场的沉浮中,他若一味愤懑于他人的倾轧、命运的不公,恐早已在落寞中沉沦。但苏轼没有,他于东坡之上荷锄躬耕,于赤壁之下泛舟夜游,在生活的磨砺中审视内心。他戒掉了年少时的恃才傲物,放下了功名利禄的执念,将满腔豪情、满心悲戚皆化作笔下锦绣文章。从 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 的豪迈,到 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 的豁达,苏轼在自我超越中,让文学的光芒穿透历史阴霾,温暖后世人心,成就了独属于他的文化高峰。
回首近代,国难当头,仁人志士奔走呼号,救亡图存。詹天佑,在列强环伺、技术封锁之下,受命主持修建京张铁路。国外专家讥讽嘲笑,断言中国人绝无自建铁路之能。詹天佑没有陷入与他国工程师的意气之争,而是埋头钻研,克服重重艰难险阻。他战胜了国内技术匮乏、资金短缺的困境,更战胜了内心深处对失败的恐惧、对未知的担忧。当京张铁路如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,那是詹天佑用坚韧与智慧谱写的自胜华章,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的自强不屈,挺起了民族脊梁。
岁月失语,唯石能言。站在历史的峰峦回望,那些闪耀的名字,以亲身经历诠释着自胜的力量。于人生漫漫长途,他人的荣耀、诋毁不过是过眼云烟,唯有不断挑战自我、超越自我,如凤凰涅槃般在困境中重生,方能让生命绽放不朽华彩,镌刻下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,向着理想彼岸坚毅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