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深方能叶茂 德厚才可流光
发布日期:2025-03-28       作者:灵犀

1743132321956618.jpg

墨子曾说:"本不固者末必几,行不信者名必耗。"这句箴言穿越两千年的时空,依然在历史的回音壁上激荡。它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:无论是个人修身还是治国安邦,唯有深植根本、恪守诚信,方能在时光长河中永葆生机。

参天之木必有其根。商鞅在咸阳城门立木为信时,看似简单的移木之诺,实则在秦国的土地上种下了诚信的种子。当五十金真的交到移木者手中时,变法新政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。正如《盐铁论》所言:"商鞅虽死,秦法未败",正是诚信这粒种子长成的制度之根,让秦国在百年间终成参天大树。历史反复证明,诚信如同黄河的河床,既托起奔腾的浪涛,又约束着洪流的走向。

大厦之固首重其基。秦朝横扫六合之时,咸阳宫阙连云,直道纵横千里,却因"仁义不施"而根基动摇。杜牧在《阿房宫赋》中痛陈:"使秦复爱六国之人,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"。反观文景之治,轻徭薄赋的仁政如同春雨润物,让汉王朝的根基深深扎入民心沃土。正如《孟子》所言:"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",这份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,至今仍在华夏大地上滋养着文明的根系。

当代文明的年轮里,这条古训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。同仁堂"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"的古训,让三百年的金字招牌在现代化浪潮中岿然不动。而某些企业为追逐短期利益抛弃诚信,终如海市蜃楼般消散于市场大漠。这正印证了《周易》"君子以顺德,积小以高大"的哲理,诚信的涓滴积累,终将汇成德性的江海。

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回望,墨子的箴言如同北斗指引着前路。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飞天的衣袂,到港珠澳大桥跨海的雄姿;从《论语》中"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"的教诲,到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信用体系,中华民族始终在固本与创新的辩证中前行。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树都深植诚信的根系,整个文明的森林必将永远苍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