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隔六年再次来到生命觉醒课堂,为什么?

http://bamaol.com/index.php?id=2615

我来自辽宁沈阳,经何彩霞老师介绍,这已是我第二次走进课堂。第一次来是在第四期课程,照片里那个略显青涩的身影,正是当年年少轻狂的我——那时的我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性主义者,秉持绝对客观唯物的态度,初听课程时满心都是质疑,总觉得传统文化不过是些玄虚之说。然而随着课程深入,那些看似抽象的道理竟渐渐在生活中找到了注脚,我虽未完全吸收,却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。  

记得第四期课程是在2017年,时隔多年后我选择重返课堂,源于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逻辑:任何理论都应有其根源。既然课程讲述传统文化,那必然能在古籍中寻得踪迹。于是我翻开儒释道经典,从经文中寻找答案。这一读,竟让我恍然大悟——课程中提到的智慧,皆能在古籍中找到脉络,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远比我想象中更为深邃。曾经不解的理念,如今再看,竟如拨云见日般清晰。  

上一次课程时,我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,自恃心理学学得不错,以为前程似锦、大有可为。然而现实并未如想象般顺遂,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:满心想要从事奉献与大爱的事业,却苦于没有机会;自认非庸才,却在现实中处处碰壁。这种不甘平庸的痛苦,让我在深夜反复叩问自己:“我是不是一个无用之才?”倘若能甘于平凡,或许就能少些挣扎,可我的内心始终燃烧着一团火,渴望为世界做点什么,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,而非做一个“干吃饭的废人”。  

带着这份困惑,我再次踏上了寻答案的旅程。我相信,夏老师的智慧能为我拨开迷雾;我更相信,这次课堂必定不虚此行——就像那些在经典中印证的真理一样,有些答案,需要带着相信的勇气去探寻。愿我们都能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,让生命的光热,照亮更广阔的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