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七十多岁还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?

http://bamaol.com/index.php?id=2647

我来自江西鹰潭,这已是我第四次走进“爸妈在线”。每一次踏入这个家园,扑面而来的都是浓浓的暖意,像游子归乡般心安。这里没有陌生的疏离,只有家人般的接纳,四次赴约,早已让我把这里当作了心灵的港湾。  

作为一名七旬老人,此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,不过是耳旁风般的零星听闻,糊里糊涂地走过了70多年。直到遇见夏老师,他以几十年的践行体悟,用一个个浸透人生智慧的故事,为我们剖开了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核。那些曾经以为高深莫测的道理,在他的讲述中变得鲜活可触——原来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典籍,而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生存智慧。尤其在当下时代,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,而我们这代人若不接过传承的火炬,谈何民族复兴?即便年事已高,我也决心把学习传统文化作为余生的必修课,不为附庸风雅,只为守住这份文化根脉。  

这次学习,让我最震撼的是对“做人”二字的重新理解。夏老师用一言一行树立了榜样:真正的强大不是精明算计,而是活得明白通透。从前我自认为懂得感恩,却只限于对“有恩之人”——帮过我的人,我涌泉相报;可若有人与我争执、让我委屈,别说感恩,不记恨已是极限。但夏老师告诉我们:真正的感恩,是从“无恩处”看见成长的养分。就像孩子惹我生气,从前我只会火冒三丈,如今却明白这是修炼包容的契机;与人口角时,不再执着于输赢,而是试着从冲突中照见自己的不足。这份“不生气、不抱怨、不骂人”的境界,听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需要日复一日的觉察与修炼。学习前,我是情绪的奴隶;学习后,才慢慢懂得用智慧驾驭生活。  

最让我动容的,是夏老师对“境界”的诠释。他说,人的高贵不在于身份地位,而在于能否超越小我、看见众生。这让我想起自己曾因琐事与人斤斤计较,如今想来,不过是井底之蛙的狭隘。如今的我,虽不敢说已达“无求无惧”的境地,但至少学会了从生活的点滴中践行文化——对家人多一份耐心,对陌生人多一份善意,对逆缘多一份接纳。这些改变,看似微小,却像春日细雨,悄悄润泽了生命的质地。  

作为老人,我深知自己或许无法像年轻人那样在时代浪潮中冲锋陷阵,但至少能成为传统文化的火种——把在“爸妈在线”学到的道理,讲给子孙听,传给身边人。不为别的,只因为我们脚下的土地,浸润着先人的智慧;我们血脉里流淌的,是文化的基因。若连我们都忘了“从哪里来”,又何谈“向何处去”?  

四次赴约,次次如新。感恩夏老师的倾囊相授,感恩“爸妈在线”这个温暖的大家庭。余生漫漫,愿以一颗谦卑的心,继续在传统文化中深耕,做一个明白的人、通透的人、传承的人。